8月9日,九峰山实验室发文称,他们的6吋SiC中试线于8月1日全面通线,实现了首批沟槽型SiC MOSFET器件晶圆下线。 据介绍,九峰山实验室已经形成了碳化硅沟槽器件制备的自主IP成套工艺技术能力,在4个月内连续攻克碳化硅(SiC)器件刻蚀均一性差、注入后翘曲度高、栅极底部微沟槽等十余项关键工艺问题。 实验室开发了低表面粗糙度、高激活率的高温高能离子注入与激活工艺,实现了低沟槽表面粗糙度刻蚀,打通了高厚度一致性及均一性、低界面态密度沟槽栅氧介质结构及工艺,制定并实施了低阻n型和p型欧姆接触的合金化技术方案,系统性地解决了一直困扰业界的沟槽型碳化硅MOSFET器件的多项工艺难题。
此外,该实验室已具备碳化硅外延、工艺流程、测试等全流程技术服务能力。 九峰山实验室首席运营官赵勇此前表示,九峰山实验室规划建设三条中试线,除了这次的6吋碳化硅中试线外,今年3月,其8英寸中试线正式通线运行,首批晶圆(高精密光栅)成功下线。预计今年10月份其4英寸中试线也将通线。 据悉,湖北九峰山实验室于2021年成立,实验室聚焦化合物半导体,主要涉及以下工艺领域:SiC、GaN、InP、GaAs、化合物相关MEMS、特种先进封装和多材料集成。 九峰山实验室位于湖北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根据武汉日报的报道,东湖高新区将启动建设九峰山科技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将建设碳化硅器件、氮化镓器件等量产线。
转自:半导体前沿;来源:行家说三代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