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我们  旗下产业  产品中心  应用领域  新闻动态  合作客商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新闻
详细内容
李光耀晚年对世界的预言

李光耀晚年对世界的预言:欧元区解体,日本走向平庸,印度困难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正视自己的短板所在,并加以改之,才能迈向成功。一国的治理之道也是如此。李光耀晚年在其《李光耀观天下》一书中,对于欧洲、日本以及印度的发展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欧元区将面临解体的“局”,日本将走向平庸之“路”,印度要面对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难”。若是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世界格局将重新进行平衡。

欧元区长久不了

李光耀认为,欧盟建立时的愿景很美好,但在现实运行过程中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越走越远的路会很艰难。

1993年,欧盟应运而生。当时的设想是让欧盟成为世界上跨区域一体化发展与治理的典范,以发挥好三种效果:一是促进欧洲经济增长,二是提升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三是促进欧洲社会发展,社会福利整体提升、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在各国间协调和统筹的机制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存在着扩大过度、深化不足的治理危机。欧盟各国取消了相互间的边境管控和限制,欧盟各成员国的公民在欧盟境内有较大的自由流动权力,不受出入境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和定居的国家。

欧洲各国都是老牌之国,各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和语言不同,要想真正融合发展难度不小。公民又对自己本土的文化、历史十分认同,即便生活在他国,来自不同国家的国民也不可能有很强的凝聚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欧洲能真正实现整合,那整个欧盟的潜力将无限大,但现实却并不是设想的那样。

特别是欧盟对外看似有着共同的的财政部长和外交部长,貌似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内部各个国家依旧是延续老传统,各自为政,长期以往运作下去,欧盟不过是个空架子而已。没有实质性运作的欧盟,各国的联盟之约迟早会分道扬镳。

李光耀认为,欧盟在推进货币一体化这件事上,虽然本意是好的,想要挽救欧元,但决策和推进次序是完全错误的。欧盟在没有将财政进行整合之前,就拔苗助长式地推进货币一体化这件事,这样做是本末倒置的,欧元区的命运完全可以预知,终将走上解体之路。

欧盟其实是貌合神离之状。这样的联盟之路,只会令他们失去强大的竞争力。看似风生水起的欧洲,会慢慢地丢掉自己在国际舞台的位置,沦为配角。

日本走向平庸

李光耀会认为,日本虽是一个后进国家,但能赶上工业发展的快车,最终取得了成功。但从发展趋势上看,日本会走向平庸。这当中的症结所在是因为日本有着严重的人口问题,而且难以解决。

从发布的数据上看,17年日本的生育率只有1.43了,相较50年前的日本,当时还能达到2.1的水平。2.1的水平意味着可以实现世代更替的人口规模。

而低生育率这个人口社会问题不仅是日本存在,整个东亚的生育率情况都不容乐观。所以日本想要从其他国家导入人口来支持本国发展的概率也是很低的。

人口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绕不去的社会痛点问题。一个国家要发展,人力资源是第一位的,要有人干活才会欣欣向荣。一个国家劳动“壮丁”肯定是年轻人占主导,为主力部队。新一轮的国家生产力及消费能力都是主要靠后浪们来支撑。

故而,日本的人口问题是阻碍其继续发展的掣肘,就算日本意识到问题,但真要解决起来却仍是十分困难,甚至是无解。要解决日本的人口困局,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提高日本本国的人口生育率,第二是放开门槛,引入移民。但这两个举措在日本难以得到落实。

日本提不高人口生育率和其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社会上立足。但日本企业却未与时俱进,给予女性职工更多的产假,反而设置了重重障碍,这样很多职场女性都不愿或是不敢生育。但如果日本不让女性参与社会分工,这是社会倒退的表现。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也是影响很大的。所以说,女性越追求独立、平等,社会的生育率越低。在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提高,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和男士同台竞技是必然发展趋势。

但相对应的女性优待政策不匹配的话,女性的生育意愿不高是必然的。故而,日本无法缓解低生育率的问题。

引入移民也不合适日本这个国家。日本基本是一个完全单一民族自成体系的国家,对于外来人口和移民一贯都不太友好和宽容。从巴西日裔的后代看,就可以得知融入日本社会有困难及阻力有多大。

他们在颜值上跟日本本土人长相类似,还说着一样的日语,但由于生长的文化和环境不同,巴西的日裔回到日本国内依旧是无法被本土的日本国民接受,想融入到当地社会中正常生活也被视为异类。亚洲的中国人或者韩国人移民到日本后,同样面临着融入难的问题。

日本人口下降问题、日本社会迈入老龄化是日本绕不开的问题。劳动力越来越少将成为日本社会的突出问题,最终逐步导致日本走向平庸。

印度发展困难多

印度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国家,独立后继承了前英国殖民地政府留下的良好治理制度和很多较好的工作机制。但在李光耀看来,印度的优势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减退。因为印度国内发展的环境不良,管理体制上出现了大问题。

印度采取了中央规划制度。这种制度体系下,印度中央层面的控制范围太广,导致了工作推进不力,即便印度的政治领导人有心改革,但却不得不面对不利于改变,甚至是抗拒改变的官僚体制。

这样的制度,会造成不良的政治生态。印度国内地区之间的排挤、贪污情况甚是严重,即便推行改革都是于事无补的。

印度国内的执政党在不断易主,政策不具有连贯性,新上任的领导通常都会一味迎合民众,直接导致了印度国内的民主政治政策难以持续和得到贯彻。以班加罗尔的机场建设来看,新建计划已计划多年,但历经磨难才得以批准建造。

印度的宪法体制和政治体制存在着很多“硬伤”,导致印度无法实现高速发展。领导层面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无论希望做什么,在确定做之前,都必须在中央层面经过一套纷繁复杂的程序,甚至还需要在各邦走一圈更为复杂的审批流程。

这样无疑降低了行政效能。很多事经过这样复杂的“一转”,迟迟都难以落地。

印度的税制改革也是举步维艰,而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命脉的根本。印度曾尝试在国内推行增值税制度,却总不成功。各个州都很有自己的“主意”,会直接拒绝参加国家层面的税收改革进程。

印度还深受贪污问题的困扰。官僚作风严重,一度阻碍了印度的行政效率,也拉低了印度经济发展活力。印度官僚的繁文缛节十分普遍和严重,存有高度的行政管制障碍。

在印度创业,必须等上88天才能取得所有的相关准证;在印度申请破产,要走11年的程序。这都可能会拖慢投资和职业创造的节奏。州政府层面的财政赤字情况严重,这会加剧政府官僚系统的腐败问题。

印度的基础设施落后,破坏了发展的硬环境。若是印度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其国内的投资将随之而来。如果不花时间和精力,投入金钱去改善基础设施的话,印度就会在全球经济洗牌中输掉。

但新建基础设施需要经由复杂的程序,导致新建速度缓慢,让印度陷入了慢发展的“死局”。

印度受教育人口的比例较低。长远来看,印度会陷入顶级人才紧缺的困境。印度国内的就业人口无法跟上经济形势,无法get必要的技能。印度发展就没有了关键的劳力支持。

印度发展道路上的困难重重,国家体制、基础建设、腐败等问题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短板问题,不加以重视,甚至可能演变为“致命”问题。

国际形势千变万化,各国的领导人在不断更迭中,各国的战略部署、执行能力也跟着改变。世界局势走向难以预料,如李光耀这般有着丰富从政经验的“老法师”,也许对问题看得更为透彻、更为前瞻。关于预言可作参考。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要在世界舞台上站上新台阶,关键要不断增强自己综合国力,才能在大浪淘沙中,不被风浪吹倒、吹垮,一以贯之地乘风破浪。


0
友情链接: